要想冬季大棚養殖南美白對蝦高產高效,以下“五好”措施要做到:
一、選好塘
選擇交通便利、日曬充足、平整、清新無污染的池子,以泥沙質土為好進行搭棚養殖。池深1.8~2.2米,水深1.3~1.8米,大池一般10~15畝,小池3~8畝,養殖規格視不同情況而定,一般以60~40尾/斤較宜。在冬棚養殖過程中一般不再添加新水,所以池塘需要滿足不滲透、保水能力強;有充足安全水源、進排水方便、電力保障和增氧設施。
二、搭好棚
1.清塘。下苗前要徹底清塘,因池底沉積過多的淤泥、殘餌和糞便等有機物可引發蝦病。一般用生石灰75~100公斤/畝全池潑灑,曝曬池塘7~15天。
2.搭棚。選用塑料無滴膜,材質無毒無味,透明度高,厚度適中,一般選用7~8mm的薄膜,以維持合理的使用年限;結合處牢固嚴密,無開裂與透氣;四周以木條卷繞釘于鐵梁和兩邊的池壁上??紤]到采光取暖效果,池型和大棚均設計為南北走向,這樣早晨和傍晚均能較好采光,而中午并不太強,全天采熱較均勻。為提高保溫效果,大棚覆蓋雙層膜,兩層膜相距20~50cm。第二層膜架托在大棚內鐵梁下,以縱向拉鋼絲5~7根支撐。下層膜四周亦與梁密切相接。大棚外面斜向下加架塑料膜,以提高保溫效果。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防止越冬棚破損透風漏雨,并要開挖雨水導流溝,避免棚頂的雨水回流進池塘里,造成水溫驟降和水質急驟變化而凍死對蝦。
冬棚搭建好后即蓋上塑料薄膜,形成越冬棚,晝夜溫差不大時下苗,讓對蝦在適宜的溫度下繼續生長。幼蝦26℃~32℃水溫中生長最快,養殖最低溫度應在16℃以上。
三、選好苗
養殖的蝦苗最好是市面上賣的第一、二代蝦苗,選擇健康有活力的蝦苗是養殖成功的第一步,應選通體潔凈有光澤、身體稍有彎曲、肢足完整、尾扇分開的蝦苗,蝦體無變白變紅現象,游動靈活,兩條觸須能并攏或稍一分開即并攏的個體,整體比較均勻。
養殖者在購買蝦苗前一定要把蝦苗進行試水,以降低養殖風險。放養前將整個蝦袋放入養殖池塘水中,待池塘水與袋中水溫相近時開袋放入池中。以0.8~1厘米規格蝦苗為例投放8~10萬尾/畝。
四、用好料
1.用料:一般選用大廠生產的,在水中穩定性強,誘食力強的全價配合蝦料。
2.投餌:是養殖關鍵技術之一,要根據天氣、池水情況、成活率、殘餌量、健康狀況等及時調整。冬棚養殖由于氣溫、水溫變化不大,對蝦的生長和攝食影響較小,水質相對穩定,可為養殖戶成功作奠基。每個蝦塘應設有兩個以上餌料臺,投完料后觀察攝食情況,一般40天(蝦在3~4cm/尾)前的幼蝦以2小時吃完為好;40~80天(蝦在4~10cm/尾)的中蝦以1.5小時吃完為好;80天(蝦在10cm/尾以上)以后的大蝦以1小時吃完為好。
五、防好病
每天早晨、傍晚、午夜都要巡塘,觀察攝食情況、水質、pH值、氨氮、亞硝酸鹽、容解氧、溫度等。
1.冬棚蝦采用全封閉養殖更容易缺氧,特別是凌晨4~7時,此外養殖中后期,陰雨天氣都應開啟增氧機;陽光充足的中午要開增氧機,可以攪動塘水,把下層缺氧水體送至上層,保持水體平衡。
2.當塘水pH值超過9.5時,可潑降堿平衡液250~500毫升/畝,連用2次;也可用腐殖酸1500~2000克/畝加水全池潑灑來降低pH值。低溫陰雨或大霧天氣多投三興顆粒氧和潑灑綠威寶等解毒劑,以保持塘水清爽、溶解氧充足,不能潑灑石灰水。
3.寒流期間,全池潑灑適量護肝冰芪素C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E、葡萄糖等營養物質,緩解對蝦應激;在飼料中添加蝦用多維、胃康素、氨基維它等營養物質,提高對蝦免疫抗病力。低溫陰雨天,對蝦集中蛻殼期,每畝用硬殼素500~1000克,加水全池潑灑,蝦蛻殼后補充鈣、鎂、磷等營養元素,以利蝦迅速恢復體質。
4.中后期蝦塘水位控制在1.4~1.6米,不宜太深,以免光照時底層水得不到足夠熱量。
5.對蝦疾病要以防為主,定期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護肝冰芪素C3克、維生素E1~3克、免疫多糖2克、四黃蓮5克、蝦丹1號3克,連續投喂5~7天可增加體質。
6.冬棚養蝦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水色發暗、白濁、黃濁等現象,應及時施用抗應激底凈、活菌素、發財菌、EM菌霸等,盡快去除水中過多的懸浮有機物,增加池塘中有益微生物的菌群。養殖過程中正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,每7~10天用1次,可減少這種現象發生。
7.寒流陰雨天氣不要用拉網方式捕蝦,以免底部有害物質釋放造成亞硝酸鹽含量升高,危害對蝦。另外,捕蝦應小心操作,避免損傷對蝦。